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80节(2 / 3)

人跳出来,说君王要有德行,天下要有祥瑞出现,才能去泰山拜见天帝,接受天命。

但这事儿轮到姜蓁,就没人敢叽叽歪歪了,什么德行,什么祥瑞,大家就跟忘了这事一样,大家口风一致的歌功颂德。

君王要是真正胸怀宽广,像圣人一样,大家自然畅所欲言,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,但姜蓁小气得明明白白,所以大家也不想因为一些小事,惹姜蓁不痛快。

之前姜蓁杀贪官,史家的人弄了个名单来提醒她,转头姜蓁就把史家学堂的竹纸断供了一半,甚至史家学子的殿试排名,也会受到影响。

都知道这事儿是姜蓁做的,偏偏人家找好了借口,史家的人也无可奈何。

不是什么大事,就别惹姜蓁,这是大家的共识。

【其他人都还挺有眼色的,就史家那伙人不知悔改,不知道在史书里说了阿蓁多少坏话。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,偏偏要阿蓁大度,想什么美事呢。】

【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,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。】

【就是,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,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?】

【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过,大事上倒是没含糊过,小细节就随他们了。】

国家的建设,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,姜蓁登基七年,折腾了各种法子,才让姜国百姓勉强不饿肚子,想让他们能随意吃喝,且还有得奋斗呢。

按照姜蓁的设想,现在只是免税一年,等姜国再强大一点,种地的普通百姓,就该一直免税。

担心今年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,粮价会跌得厉害,姜蓁对郭凡叮嘱道:“别给那些商贾压价的机会,低价之时,就由朝廷出面购买粮食。”

“皇上放心,再大的粮商,也不敢在今年瞎折腾。”郭凡自信的回道。

论财力雄厚,谁都比不过朝廷,朝廷想稳粮价,就没有谁敢来找事。

但各类税收,是朝廷收入的大头,如今收税的方式,是百姓种什么,就交什么税,甚至连秸秆也是税收的一部分,需要上交给当地衙门,以供牲畜食用。

没了这一部分税收,农庄就需要花钱买饲料,衙门所需的各种零碎的东西,也需要花钱买。

如此一来,各地的财政压力,就猛然加大。

郭凡有些不自信的说道:“只靠各项商税,还有朝廷的各类作坊,能支撑朝廷今年的运转吗?”

“怕什么。也就是前两年打仗,要是不打仗,我姜国产的粮食早就够吃了。而且现在姜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够了,试一试也无妨。”姜蓁回道。

“有织布作坊在,布税倒是早就可以免了,但粮食这东西永远不怕多。天下虽然统一,但周围还有四夷虎视眈眈。”

以郭凡的眼光,早就看到了工业集中生产的威力,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,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,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,交税的时候,从作坊里买布交税。

作坊的生产方式,让布价大跌,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,就算是高产粮种,也要仔细耕耘,才能有收获。

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,粮食上面不能疏忽。

“只要朝廷有钱,想要粮食,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,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?”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,说道:“格局大一点,眼光放长远一点嘛。”

“可农业是根本。”郭凡忍不住反驳,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,郭凡就没再多劝。

【那是以前。现在工业和农业并驾齐驱,粮税的重要性,大大降低了。】

【朝廷对外征战,保护百姓,百姓交税,供养朝廷。郭凡所接触的,一直是这个模式,还没跳出这个圈来。】

【对这样的人,说再多都没用,他看一遍自己就懂了。】

因为今年免税,各郡县的官员,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。

秋收刚过,衙门的胥吏就四处奔走,通知各乡百姓,“今年朝廷免税收税,家中要是有余粮,可卖给县衙,稻子二十钱一石,豆子红薯的价格也不低……”

各郡的地理条件不同,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也不同,而且朝廷定的价格,不高不低,算是给百姓兜个底。

若是商贾给的价钱高,百姓就可以把粮食卖给商贾,若是价格低了,百姓大可以卖给朝廷。

朝廷都表态了,当地的商贾也识趣,在价格上,都与朝廷持平,或者略高一些。

“今年的收成好,又不用交税,家中的粮食,可要卖给城中商贾?要卖的话,是现在卖,还是等过阵子粮价高了再卖?”

“等明年新粮下来,陈粮就要跌价了。”

“那就留一年的口粮,剩下的都卖。”

乡里许多夫妻都在偷偷商议,怎么处置家中的余粮。

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。

以前他们也就刚刚填饱肚子,哪敢奢望家中的粮食能卖钱,不饿死人,他们就已经觉得庆幸了。

想到各国贵族爱囤钱的尿性,郑小白未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